醫師嘆:政府忽視酒害的嚴重性
文章出處:Web only 2016.09.07 作者:曾慧雯 / 來源 : 康健雜誌
正因為酒癮患者大腦結構已經改變、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戒酒不能仰賴「意志力」,而是要靠專業的醫療協助。
「我完全不相信意志力,意志力是假的,」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方俊凱說,原始慾望會驅動大腦去做事,若沒有藥物的幫助,酒癮患者幾乎沒辦法靠自己降低喝酒的慾望。
國內現行戒酒療程包括藥物治療、心理諮商治療等。目前台灣能使用的戒酒藥物為國外行之有年的戒酒發泡錠,但因為在台灣尚無藥物許可證,只能由醫院專案進口;專案申請的缺點是,如果病人吃藥發生副作用,將完全沒有藥害救濟管道,因此國內大部分醫療院所都不願意、也不敢使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黃名琪很氣憤政府竟沒有通過進口任何一種藥物來治療酒癮,只能靠醫院專案進口,「衛福部說這跟他們完全無關,若發生醫藥相關事件,機構負責人要負起全責」;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以前當精神科主任時也曾經想進戒酒發泡錠,結果全科主治醫師都反對,因為怕病人發生意外會惹上醫療糾紛。
更讓醫界跳腳的是,全民健保不給付酒癮戒治的醫療費用,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就醫治療酒癮,很抱歉,你必須自費。
然而,最諷刺的是,雖然酒癮戒治健保不給付,但對於酒癮造成的其他傷害及後端併發症,例如憂鬱症、肝硬化治療、髖關節手術、外傷等,健保卻是有給付的。「如果在前端給付,不就能防堵後端的問題了嗎?」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益乾指出,一開始健保設計時沒有考量到成本效益,等到後端發生問題了才給付,這是不合理的,也會拉高健保支出。
「如果病人沒有酗酒到身體出現一堆問題的程度,健保就不會給付,」方俊凱認為,十幾年來健保對酒癮的態度很弔詭,明明酒精造成的健康及社會問題這麼嚴重,卻沒有人認真看待,「政府在處理酒癮這件事情上真的是不用心」。
政府忽視酒害嚴重性 醫師嘆:政策讓我無力
媒體幾乎每天都出現酒駕、酒後施暴新聞,網路上總是一片「酒駕該死」、「酒駕應求處重刑」罵聲,然而,社會只看到這些問題行為,卻沒有察覺背後是酒精在作祟。
這些行為其實已是後端,追根究柢,問題都在於「酒」。「從公共衛生、醫療及預防角度來看,台灣到底做了什麼?什麼都沒有!」陳益乾認為,台灣經歷過「追求經濟發展」及「環保意識抬頭」,現在正處於「追求社會正義」階段,然而政府眼睜睜看著飲酒者的平均壽命減損這麼多,基於社會正義,怎麼能繼續袖手旁觀?為什麼不去思考有沒有辦法幫助他們?
由於政府不重視、資源投入不夠,因此無論在臨床端或公共政策防堵端,能做的事情也少之又少;和菸害相比,分給酒害防制的資源真是天差地別,國內也缺乏大規模的酒害相關研究。
先進國家早已注意到酒精帶來的危害,紛紛投注資源並設立相關防制機構。美國在1970年代成立國家衛生研究院酒精濫用與酒癮防制中心,每年投入相當於新台幣150~250億元的經費用來防制酒害,然而,台灣政府編列一年用於酒癮治療的預算,也不過1500萬元。
方俊凱說,中央政府一年編列70幾萬元給馬偕治療酒癮病人,新北市政府自行加碼到150萬元,已經都不算多了,但「某直轄市政府去年居然只編不到10萬元,而且還可能再刪減」。他坦言自己對這件事非常不能諒解,「這位市長口口聲聲要防制酒駕,為什麼不願分一點點經費給酒癮?就算中央預算拿不到,自己編100萬元有那麼困難嗎?」
眼見酒害要付出的代價如此高昂,危及個人、他人及公共安全,甚至禍延下一代,但政府卻置若罔聞,陳益乾忍不住批評:「政府對酒癮防制根本麻木不仁。台灣要進入已開發國家行列,是遠遠的不入流。」也難怪黃名琪一被問到酒害防制政策就嘆氣道:「我覺得非常無力,但都不是我的病人讓我無力,而是政策讓我無力。」
**********轉寄郵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