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我喜歡-年老的感覺

《人老了是什麼感覺》——莫里斯
一天,一個年輕人問我:人老了是什麼樣的感覺。我一下怔住了,因為我還從來沒有想到過——我已經老了。
或許在我的生命中,這是第一次,我感覺我活出了理想中的自我。很多時候,我也對自己的身體感覺到絕望:滿臉的皺紋,鬆弛的眼袋,下垂的屁股。我也常常因為看到鏡中老態龍鍾的自己而感到震驚,但我不會為這些事情痛苦不堪。我永遠也不會去用真摯的友誼、精彩的生活或溫馨的親情,去換取少一些白髮和扁平的肚子。
我老了,也就更懂得去善待自己,對自己少了些苛刻。我成了我自己的朋友我不會因為自己多吃了一片甜餅,或沒有整理床鋪,或花錢買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膨脹螺絲而斥責自己。我見過太多的好友過早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還沒有來得及安心享受這伴隨著年老而來的寶貴的自由。如果我願意,我可以看書、玩電腦一直到凌晨四點,然後再一覺睡到過午;如果我願意,我可以獨自一人聽著五六十年代的優美旋律而翩然起舞;如果我願意,我可以為我逝去的愛情一灑傷心之淚,想哭就哭;如果我願意,我可以穿著被發福的身體繃得緊緊的泳裝在海灘上悠然漫步,然後縱情躍入海浪之中,才不管那些身著比基尼的人向我投來的憐憫目光。她們也會變老的。我知道,我的記性不好了。可話又說回來,生活中的有些事情該忘記的就應該忘記。當我們到達生命的終點,我只帶上一生中那些最美好的回憶。
我竟有這樣的福氣,黑髮變成了銀絲,青春的歡笑在我的臉上雕刻出了道道皺紋。有多少的人,還沒有開心地笑過;又有多少人,還沒有熬到皓首就已經悲戚地離去。我說“不”就是不,我說“行”就是行。當你慢慢老去的時候,你就會變得更加達觀,你就更不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我不再自我懷疑,我甚至修行來了可以犯錯的權利。我喜歡現在的我。我不會長生不死,但只要我活著,我不會浪費生命去悔恨過往,也不會為將來而去憂慮,每天餐後,我還要吃香甜的點心——這就是年老的感覺,我喜歡年老,它給了我自由。
**********轉寄郵件**********

三井宴~日式料理

十位未婚的名人

世界歷史上十位終身未婚的名人/ 來源:鳳凰網
1、柏拉圖(西元前427-347)
古希臘聖賢,“精神戀愛”的鼻祖,認為男男之間的愛慕為世間為最高級的情感形態。他還是最早的共產主義分子,在其不朽著作《理想國》裡論及婚姻時曾說,理想的社會應該是:共產、共妻、共子。81歲的時候,在一次婚宴上興高采烈談笑風生之際溘然長逝。
2、達·芬奇(1452-1519)義大利天才
嗯,你只能這麼介紹他:天才!一個和小帥哥迪卡普里奧有著同樣姓氏(萊奧納多)的百年難遇的天才。他是藝術家,數學家,物理學家,醫學家,還是工程師,建築學家......他曾經設計過直升飛機、飛行器、熱氣球、攻城器,以及城市防禦體系、排水系統,他還研究過人體解剖、比例、透視……24歲的時候,曾被指控與男子有曖昧行為,遭其否認,1519年病逝法國。但其同志的身份,基本已被後人公認。
3、伊莉莎白一世(1533-1603):英國女王
伊莉莎白的青少年並不怎麼走運,三歲時,母親被父王賜死,她繼承王位的機會也很渺茫,除非前面的弟弟和姐姐全都絕後才能輪到她,而這一切就這麼發生了,弟弟愛德華10歲登基,16歲夭亡,然後姐姐瑪麗繼位,不久也抑鬱而終,於是25歲的年輕漂亮而且開明的伊莉莎白走上了英格蘭之顛。只是不幸的是,她為了鞏固王位,縱橫捭闔于當時的強國西班牙與法國之間,放棄了婚姻,最後以老處女的身份絕後而終,換來的是大英帝國的崛起 。
4、牛頓(1642-1727)英國偉大的科學家
有人說,因為有了牛頓,全世界所有的獨身者,都將不再孤單。信哉斯言!和克林頓一樣,他們都是父親的遺腹子(廢話啊,有母親的遺腹子一說嗎,呵呵),他的出生,毫不誇張地說,改變了整個世界。
不要再說上帝砸他的蘋果了,還有他煮熟的手錶,以及給大小貓各開一洞的美談,反正歷史總是越傳越懸乎,只是永遠不會改變的事實是:他是現代力學的奠基人,萬有引力的發現者,分析過白色光的組成,與萊布尼茲同步發現了微積分……牛頓的一生,幾乎沒有親近女色的紀錄,他孤獨的走完偉大的一生,晚年在宗教中尋找慰藉(有一點應該強調:科學與宗教是可以並存的),1727年3月,他被安葬在著名的西敏寺大教堂。
5、伏爾泰(1694-1778)法國近代思想家
路易十六在沒上斷頭臺前,讀到了伏爾泰與盧梭的著作,他說:這兩個人摧毀了法國。的確,18世紀是法國人的世紀,是世界上最早的革命試驗田,而伏爾泰他們,是這場革命的精神領袖。
他有99卷的煌煌巨著,與有夫之婦的情人艾米莉共居20年,直到後者去世,沒有子嗣,1778年,84歲的伏爾泰去世,教會拒絕他葬在巴黎,1791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他的遺體被遷葬在巴黎先賢祠,並補行國葬,墓在盧梭的旁邊,他的心臟,被裝進一隻盒子,存放在巴黎國家圖書館。
6、貝多芬(1770-1829)德國音樂家
是啊,你瞧,貝多芬的頭髮,那名副其實的憤怒,還有他乖戾的眼神,冷冷生威。就是這個憤怒的他,寫下了氣壯山河的《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還是這個憤怒的他,寫下了柔美的《月光》《致愛麗絲》。
貝多芬一生充滿了痛苦,愛情不順,壯年失聰,他愛慕過數不清的女人,但她們都寧願嫁給別人,是因為他相貌醜陋?還是出身卑微?我們難以知曉,我們知道的就是他更加憤怒,接著寫出了更多的美好樂章,幸耶非耶?誰能說得清?
7、簡.奧斯丁(1775-1817)英國作家
奧斯丁生活在老英國,自己終於也成了老姑娘。“班那德太太整天發愁的就是如何順順利利地將五個女兒嫁出去”,這是簡最有名的小說《傲慢與偏見》小說的開頭,想必奧斯丁的媽媽也有過和班那德太太一樣的煩惱,與小說中不同的是,奧斯丁的媽媽終於沒有看到女兒出嫁的那天。
奧斯丁聰明而且美麗,據說也曾情癡,年輕的失戀是她終身不嫁的原因,也有人說她可能是lesbian,跟自己姐姐的非常親密關係讓人起疑(她姐姐卡珊多拉死前曾焚燒了簡給她的大部分信件),但這些都已不可考,可考的只有,小說裡伊莉莎白找到了達西,而奧斯丁卻沒有找到屬於她的那一位,42歲的時候,她英年早逝。8、諾貝爾(1833-1895)瑞典科學家
諾貝爾一輩子最大的功績不是發明了炸藥,而是發了這樣一個獎,不論國籍,不論男女,只論你貢獻的大小,這使得後世所有的偉大科學家(文學家及和平主義者)都籠罩在了他的光環之下,諾貝爾只用一個遺囑,便贏得了身前身後的千秋功名。這是錢能買到的最好的東西,我這麼以為。
諾貝爾不是沒有戀愛過,可惜的都是被愛的可心人兒都另嫁他人,至於說最後沒設置數學獎,是因為他的情敵是位數學家,其實多半是好事者杜撰,我能夠說的只有一句:諾貝爾沒這麼小氣。
9、金嶽霖(1895-1984)中國哲學家、邏輯學家、情癡
若論近現代中國第一才女,非林徽因莫屬,三個舉世無雙的優秀男人終身都為她苦:一個摔斷了腿(梁思成)為博美人一笑,失急慌忙掉下車來,另一個為覓得佳人,嫌飛機太慢,自己先飛了下來(徐志摩),這最後一個,就是我們的金先生,為了她,一輩子不娶(想想林去世後,梁都曾續弦),且與情敵毗鄰而居,終身為友,一段情,三洲人士共驚聞。
“一身詩意千尋瀑,人間萬古四月天”,這是林去世後,金先生的挽聯,很多年後的一天,他突然招呼朋友吃飯,席間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舉座皆然。
晚年,曾有記者套老先生的這段‘絕對隱私’,他想了好久,才略帶傷感地說: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說,我自己不能說——我沒有機會同她說了,所以我不願意說,也不願意有這種話!
10、文森特.梵古(1853-1890)荷蘭畫家
無論梵古的畫作還能拍出什麼樣的天價,這一切都已經與他無關。他短短37年的人生,到處充滿了屈辱與酸楚,無數次的解雇與不解,無數次的拒絕與爭執,讓他陷入執迷的瘋狂,直到1890年7月的那個黃昏,他舉起手槍,對準了自己的太陽穴……
1888年,他屈指可數的朋友高更來訪,不久兩人起了爭執,氣憤之餘,梵古割下了自己的一隻耳朵,高更被嚇跑了,他則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四周彌漫的都是迷茫,和無人能解的憤怒......半年後,一直照顧他的弟弟拉奧·梵古因悲傷過度,精神亦失常,不久去世,他葬在了哥哥的墓旁.
**********轉寄郵件**********

Ballet of Flowers

So beautiful !You'll be happy you watched.
Click here: Life of flowers
http://player.vimeo.com/video/27920977?title=0&%3bbyline=0&%3bportrait=0href=

**********轉寄郵件**********

中國-美國物價差

同样月薪, 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有何不同?
阿波罗新闻网2011-12-26讯】 

一周前,她刚刚结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个学期的研究生课程,特意穿着崭新的行头回国——9.9美元的Crocs鞋,39.9美元的Levis牛仔裤,30美元的TommyHilfigerT恤衫。孙笛发现,这些东西在国内的价格分别是499元、799元和799真不知道是美国太便宜还是中国太贵了?孙笛向记者感叹
她清楚地记得,出国前她和朋友在汉拿山餐厅吃了一顿烤肉,点了3个菜,一共120元。回国后还是在同一家店,点同样3个菜,价格却变成了240元,盘里的肉还少了
著名财经评论员时寒冰与孙笛有同感。他最近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托人从海外买东西。最新的成果是一台折合人民24000元的尼康单反相机,在国内,这台相机的价格是4万元
事实上,尽管经常在各大电视台评点财经大事,但在去年的美国之旅以前,他从没想过中国的物价居然比美国还高。动身之前,一个因生意原因多次往返美国的朋友提醒他:去美国除了钞票什么也不要带,东西很便宜对此,时寒冰半信半疑,毕竟,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数据是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4倍".
但很快,时寒冰就受了第一次刺激。在洛杉矶一家叫小台北的中餐馆里,他们4个人点了份量很足的鱼、虾、蟹,结账的时候却只有49美元,比上海便宜得多时寒冰以为老板算错账,特意又问了一遍,结果朋友笑他说:这有啥奇怪的,你要是去商场,就更觉得离谱了这句话让偏爱实证调研的时寒冰决定改变行程,他推掉所有游山玩水的安排,专心观察、对比中美物价。
对比的结果让时寒冰大吃一惊:国内一套3万元左右的阿玛尼西装,在这里只要500美元就可以买到;国内标价4.6万元的劳力士手表,在美国不到4000美元一台国内50万元左右的宝马Z4标价只有21000美元
如果换一种比较方式,差距或许更加显眼:一杯咖啡只要2美元,看一场电影只要10美元,分别占美国人平均月收入的万分之六和千分之三。而在国内,同样的比法得出的数据是百分之一点三和百分之三点五,相当于美国居民负担费用4512倍左右
在美国的商场里,最人满为患的地方往往是卖箱子的地方。时寒冰说,在新秀丽的柜台前,几乎每个外国服务员都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在国内售价为1500元左右的箱子通常标价70多美元。我前面的一个大哥一口气买了12个箱子。 回忆至此,时寒冰忍不住笑了。不止于此,因为商场里的化妆品价格过于便,仅相当于国内同类产品的 30%~40%左右,时寒冰还一度被夫人怀疑是不是买了假货更为夸张的情景出现在LV这样的奢侈品店,时寒冰记得朋友给他讲了一个亲眼所见的笑话,因为LV箱包这样的奢侈品在美国可以便宜3成左右,往往遭遇到中国顾客的疯抢,一名中国客人曾指着店里的三款LV包说:这个,这个和这个,我不要,其他的都包起来
通过这次为期半个月的走访,时寒冰的调查结果是:除非涉及到人工服务,比如理发,或涉及知识产权,比如图书音像外,美国商品的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即便MADEINCHINA”的商品,常常也比国内便宜50%以上
回国后,时寒冰接连更新了十几篇博文,专门记录美国物价。事实上,在这段对价格格外敏感的年月,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在美国生活的中国记者高娓娓在年初出版的新书中特意记录下这样一组数字:在华人超市,海蟹一打12只任你挑,价格从5.99美元到12.99美元,根据季节质量而变。猪肉、猪排骨0.99美元一磅(0.4536公斤)。泰国米50磅装的,18美元左右一袋。大白菜,每磅0.50美元。西红柿1美元1 磅。葡萄0.991磅。6瓶百威啤酒7美元。5个橙子1美元。
高娓娓告诉记者,在美国,即使算上房租,一个人的正常工资(月薪两千美金)足够养活一家3口人。有趣的是,在对此现象困惑不已的群体当中,还不乏经济学家。同样是在去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聂辉华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后。相比于其他留学者,这个从江西农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年轻教师把更多目光投到了房价的对比上。据他观察,在美国的二线城市,2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价格40万美元左右,这200平方米指的是使用面积,不包括附赠的前后院。换句话说,美国人所说的房子放在中国其实就是别墅。聂辉华略显遗憾地说,而且一个中产阶级奋斗七八年就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事实的确如此,据国际不动产代理商戈登·罗克(GordonRock)最新研究显示:美国人买房不需要太长时间,迈阿密需要4年,纽约需要5.7年,洛杉矶需要 5.9年。而在北京,面对校园周边每平方米超过4万元的房价,聂辉华按照现在的工资计算了一下,即使去买每平方米两万元的商品房,这个30岁的副教授也要奋斗到60岁才能拥有一套100平方米的房产。
很多中国学生读完博士不想回来不是因为不爱国,聂辉华说,他们是怕30岁读成回来后买不起房和车,失去尊严聂辉华还记得,在哈佛读书的时候,花70多美元为自己买了一件哥伦比亚牌冲锋衣,在国内,这件衣服要卖1500元。有感于此,他随手写了一篇博文《为什么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结果,一段时间后,有学生提醒他,聂老师,你写中美物价的文章在天涯论坛上被点击了30多万次,排在第一名
商品在出厂之前没有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出厂之后,聂辉华发现,在繁复的物价比较当中,两组统计数据在有意无意中被忽略了。一组数据是,自1990年到2000年,美国几乎实现零通胀,自2000年至2010年,其CPI(消费者物价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直在2%上下浮动,换言之,在经济高速发展、个人收入逐年提高的同时,低通胀也始终相伴左右,其物价之稳定从一个细节就可见一斑:自美元诞生百余年来,美分作为最基本的货币单位,始终在市场上流通。另一组数据是,近30年来,中国经历了1988年、1994年、2007年和2010年至今的4轮通胀,通胀高峰CPI涨幅分别为18%21.9%8.7%当前的6.5%这意味着货币的购买力在不断下降。
那么,当今中国物价是否已经比美国还贵?在这一问题上,几位接受采访的专家给出的结论是:相对于购买力和人均收入水平而言,中国物价明显高于美国,在绝对价格上,也在局部商品上出现了中贵美贱的情况。究其原因,一个被广泛提出的观点是: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导致商业银行贷款急速膨胀,致使国内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超过美国20%多,从而导致同样的商品在中国所对应的货币量远远大于在美国所对应的货币量。同时,在常年实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战略下,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拉大,在现行的货币发行制度下,外汇储备的增加必须要以基础货币增发来对冲,从而再次增加了货币流通量,推动物价上涨。
但在这样立足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的声音中,一些疑问也随之产生。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3天前刚刚从欧洲、美国参与交流活动归来。她告诉记者,在美国,不仅中国制造的产品远比国内售价便宜,即使是美国制造,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比如她曾在美国加州一个机场商店购买的美制风衣,价格不到北京赛特商场里同款风衣的五分之二。左小蕾连续提出两个问题。同样的成本,同样的产品,如果产自中国国内,即使算上出口退税的部分,也不该出现高于国外市场两倍的情况。反之亦然,如果产品来自国外,在WTO框架下,即使是制裁性关税,也绝对不可能出现超过一倍的价差这完全不符合基本的国际贸易规律,价格差有点过分了。左小蕾说。
长期观察中美物价关系的时寒冰对此现象的解读是,商品在出厂之前没有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出厂之后。他认为,国内商品价格被推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藏在商品里由消费者买单的额外交易成本。在他看来,最大的交易成本就是税负。据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所作的统计,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共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速几乎每年都是GDP增速的两倍。而在中国现行的税制格局下,70%以上的税收来自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环节。剩下不足30%的税收来自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收入环节。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哪国制造,只要流入中国就将背负上这些处于流转环节的间接税。一个引人注目的数据是: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 (2007)》公布的2006年数据计算,倘若国家征税的总量均为1000元,排除其他方面要素的影响不论,那么,作为价格构成要素之一、直接嵌入各种商品售价之中的税收数额分别为:中国700元,美国168元,日本186元,欧盟15300。其中,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而且,相比于美国的商品价格往往会标明价外税,中国的商品实行价内税的方式,换言之,消费者只能看得到最终价格,却看不到价格中有多少隐身却逃不掉的间接税。
这样消费者心里也许会好过一点,但是糊涂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在目前中国商场里出售的100元女性化妆品中,会有14.53元的增值税,25.64元的消费税以及4.02元的城建税。单这三项,就占整个女性化妆品零售价格的44.19%,如果再加上生产和运输环节的间接税收,保守地说,政府税收对女性化妆品的最终价格至少贡献50%以上。又比如,一块在大陆售价为2700元的瑞士进口手表,将包含17%的增值税392元,30%的消费税623元,11%的关税267元。显然,政府税收对国外制造最终价格的贡献也将近6成。
或许政府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成了物价上涨的推手之一。韦森说,你顺着这个逻辑推演,就知道这种价格的高企是如何转嫁给消费者的了在他看来,一个中国制造的产品,尽管不需要承担远渡重洋的交通成本,却要在国内一路承担重重收费甚至罚款。一个统计数字显示,1千克货物从上海运到纽约只需1.5元,而从上海运到贵州却需要6~8。旅程还没有结束。商品进入超市、商场后还要面临上架费、月返费、广告费、促销费、年节费以及无孔不入的暗箱操作费用
总之见者有份,然后转嫁给消费者。时寒冰告诉记者,但有钱人对价格不敏感,真正利益受损的还是广大低收入群体。”  在韦森看来,物价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一种路径是选择政府主导投资拉动为主的发展策略,税负的增加无可避免,另一种路径则是通过减税的方式藏富于民,同时走上降低物价刺激内需的发展道路
买自己的东西能买得便宜点,这个要求高吗?韦森反问道。24岁的孙笛并不了解这些国家战略上的分歧,她只是觉得不敢再在国内买好东西离回美国还有一个多月,闺蜜们便忙不跌地给她拟好了长长的代购单,其中,最抢手的东西是被很多中国人视为奢侈品的Coach包,在美国,它的价位在200~300美元左右。**********轉寄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