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珍芳達的階梯人生

好萊塢影星珍芳達:愈老愈精彩的階梯人生
只有你可以決定你擁有什麼樣的老年 / 天下雜誌  / 作者:吳怡靜

五月中旬,法國坎 城影展登場,只見紅毯上星光燦 爛,年輕女星們爭奇鬥豔。誰能想到,搶走媒 體青睞,讓鎂光燈閃個不停的, 竟是一位高齡已經七十三歲的美 國阿嬤。穿著一襲Emilio Pucci白色貼身長禮服, 珍芳達看起來優雅又性感,看不 出她已年過七旬。媒體一片讚嘆,都 想問她,「妳的祕訣是什麼?」
對這位拿過兩屆奧斯卡影后的老牌女星來說,不老的祕訣除了靠運動、飲食、愛情,甚至整型外,更需要改變看待老化的態度──老年不再是黃昏, 而是人生中的「黃金時段」。「現代人愈來愈長壽,多出來的這一大段人生,你要怎麼過?為什麼不好好利用 呢?」她質問。
年代,珍芳達的有氧舞蹈錄影帶,掀起了全球健身熱潮;三十年後,她以新書《Prime Time》鼓勵大批陸續退休的嬰兒潮世代,活出更精彩、 更健康、更快樂的老年時光。
我從來沒料到,自 己可以活得這麼久,而且愈活愈快樂。是只有我這樣,還是很多人老了也如此?為什麼沒有人把老年,當成人生中的「黃金時段」?因為有這些疑問,才有了這本書。
我找了很多資料,有個針對三十五萬名美國人所做的大型研究發現,多數人在五十 歲以後,通常會比過去更快樂。他們會變得比較沒有敵意、 比較不焦慮或緊張。原因何在?科學家也無法解釋。但他們提出了一些 滿合理的推論,例如,不論你是 男人或女人、結了婚或單身、富 有或貧窮,隨著年紀增長,你的人生通常漸入佳境,至少大部份 的人是如此。
五十歲後,人生漸 入佳境因為你已經是過來人,看 過、走過、做過的人生經驗很多;你知道哪些危險不要再碰、哪些錯誤不要再犯、哪些東西你不需要、 哪些事情你應該放手,或者釋懷。
以我自己為例。多年來,我深受憂鬱症所苦,而且我父母親也都有憂鬱症。我常每天早上一醒來,就被許多負面的情緒淹沒。直到四十幾歲後,我發現,這些想法未必都是真的, 才慢慢學會不再陷入灰暗的思考。
我在寫書時,訪問了很多人,他們也許體力大不如前,被病痛折磨,卻多半都很樂觀。因為他們的生命隨著歲月而成長,增加了智慧、覺悟、心靈上的自在等。所以,並不只有我是這樣,科學研究也證明,你可以愈老愈快樂。
弧形人生vs. 階梯人生
這本書裡,我提到了看待生命老化的兩種方法,這是已故的哈佛教授艾恩海姆所提出的兩種意象,
第一種是傳統的、 生物觀點的弧形(arch)模式:生命從你呱呱落地開始,在中壯年達到高峰,然後走向衰老。還有一種爬階梯 staircase)模式,也就是讓自己的生命一步一步往前發展, 向更高的境界邁進。
我們的文化一向著迷於青春,所以大家只看到弧形的模式,老化被視為肉體的衰 亡。而階梯模式卻可以讓人在老年時,即使視茫髮蒼, 也有機會再造巔峰。
最近,我剛演了齣貝多芬有關的舞台劇。你知道嗎,他就是在晚年寫出了最好的作品。
畫家莫內是另個例子。他老年時得了黃斑部病變, 卻在幾乎全盲的狀態下,完成了最好的畫作。身體的退化會讓你變得遲緩, 但這種遲緩反而使你有了不同的領悟,就像莫內的 印象派繪畫所捕捉的。你會看到事物的本質,而不是那些細微的差異。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用爬階梯的方式,看待生命的老化。現代人愈來愈長壽,這一代美國人的平均壽命, 比他們的祖父母、曾祖父母多了三十四年。多出來的這一大段 人生,你要怎麼過?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呢?寫這本書,就是希望提供一些建議,讓大家在老年活得更精彩。舉例來說,持續運動,保持身體的活力,對老年人太重要了。我看了很多研究才曉得,老化對身體造成的改變原來這麼大。包括肌肉流失、骨頭變細、腦部縮小(特別是掌管計劃、思考能力的額葉皮質),以及血管硬化等。而只要你經常運動,就能減緩這些改變。
我一輩子都在運動,但現在已經不是為了怕胖要變瘦,而是為了維持身體的活動功能:有能力拿行李、抱孫子、在倒車時轉頭往後看。所以,我必須運動來維持身體的彈性和平衡,還要設法留住一定的肌肉量。由於我的臀部和膝蓋都動過手術,我現在不能跑,也不能做有衝擊性的運動,身體逼著我要慢下來。做慢一點的運動也很好,會讓我感覺很優雅。平常,我固定會做心肺功能訓練、 舉重或阻力訓練,還有平衡訓練。
飲食也很重要。我努力讓自己吃得健康,而且年紀愈大,愈要降低熱量的攝取,避免吃下那些只有熱量,沒有營養價值的空卡路里。
另外,自從拍了高達的《一切安好》,我有將近四十年沒用法語拍電影。但去年,我又去巴黎拍了一部法國片,部份原因, 是為了鍛鍊我的腦力。
如果你已經有了固定的消 遣活動,例如玩填字遊戲、縫拼布等,那當然很好。可是,老年人要保持頭腦靈活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學新東西,例如學習新的語言、玩新的樂器等。鍛鍊腦力,去學新 東西吧!我最近才開始學打網球,原本還要去學太極拳,但前陣子看了一齣百老匯音樂劇, 深受吸引,現在決定改學踢躂舞。
三十年前,我跟父親(註:亨利方達)一起拍了 《金池塘》,當時他已經重病纏 身,拍完不久就過世。看著他衰老而死,我突然領悟,真正讓我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帶著各種「想做卻來不及做」的遺憾,走向人生的終點。 為什麼我這個沒做、那個沒做?為什麼我沒有告訴她我很愛她?從那時起,我心裡 面逐漸清楚,要如何度過自己的晚年:我希望我的晚年過得精彩,死去的時候,沒有太多的遺憾
拍《金池塘》的時候,我跟凱薩琳赫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老年學專家指出,想讓自己老得健康快樂,有個重要條件,就是要具備所謂的「代際關懷」(generativity)。這是知名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發明的術語,意思是發揮做為長輩的角色,照顧並關心下一代的成長。研究已經證明,具備這種關懷的人,往往老得比較健康。
而對我來說,當年的凱薩琳赫本就是一個關懷後進的長輩,對我特別照顧,更傳給我許多人生智慧。例如,她每天都會寫日記,而且她告訴我,裡頭寫最多的,就是她的失敗,「我發現,一個人 從失敗與痛苦中學到的,遠比成功所給的還要多。」
我完全同意,因為我自己就是在人生的每個痛苦時刻,找到成長的機會。 結過三次婚,後來都以離婚收場,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挫折,其是後兩次離婚,讓我痛苦萬分,接近崩潰。後來我告訴自己, 不要忙亂,靜下來,好好想一想,應該從這些挫折和痛苦中, 學到什麼。
慢慢地, 我才開始找出新的自我意識。
**********轉寄郵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